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是哪一条
杭州余杭律师
2025-05-03
劳动法中关于病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该条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此外,《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也对病假相关事宜作出了明确。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在实际操作中,职工休病假应按照用人单位的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并提供相应的病假证明。用人单位应依法保障职工病假期间的权益,支付合理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关于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是哪一条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如下:
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员工享有病假权利: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有权利依法享受病假待遇。
2. 病假证明要求:通常需要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等,以证实患病情况。
3. 病假工资支付:
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4. 病假期限:根据病情确定合理的病假时长,在规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5. 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用人单位应按照上述规定保障员工病假权益,员工也应遵守相关规定合理休病假。✫✫✫✫✫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 劳动法虽未对病假作出具体规定,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有相关内容。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 此外,《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明确了医疗期的长度。根据职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不等的医疗期。例如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等。
3. 职工请病假需向单位提供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假条等,以便单位审核批准并按照规定处理病假期间的待遇等问题。✫✫✫✫✫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劳动法中关于病假的规定主要在第五十一条。该条明确指出,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病假工资的具体数额等详细规定,但为病假相关权益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情况中,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医疗时,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等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需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病假工资,以保障职工在患病期间的基本生活。例如,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此外,《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也对病假相关事宜作出了明确。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在实际操作中,职工休病假应按照用人单位的规定履行请假手续,并提供相应的病假证明。用人单位应依法保障职工病假期间的权益,支付合理的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关于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是哪一条的问题,根据相关政策法规分析如下:
劳动法关于病假的规定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员工享有病假权利: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有权利依法享受病假待遇。
2. 病假证明要求:通常需要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等,以证实患病情况。
3. 病假工资支付:
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的,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4. 病假期限:根据病情确定合理的病假时长,在规定医疗期内用人单位不得随意解除劳动合同。
5. 医疗期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用人单位应按照上述规定保障员工病假权益,员工也应遵守相关规定合理休病假。✫✫✫✫✫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1. 劳动法虽未对病假作出具体规定,但《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59条有相关内容。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2. 此外,《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明确了医疗期的长度。根据职工实际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不等的医疗期。例如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等。
3. 职工请病假需向单位提供正规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假条等,以便单位审核批准并按照规定处理病假期间的待遇等问题。✫✫✫✫✫有法律问题,请打电话15555555523(123中间8个5),微信同号,免费咨询✫✫✫✫✫劳动法中关于病假的规定主要在第五十一条。该条明确指出,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虽然没有直接针对病假工资的具体数额等详细规定,但为病假相关权益奠定了基础。
在实际情况中,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进行医疗时,根据劳动部关于发布《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的规定》的通知(劳部发【1994】479号)等相关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在医疗期内,用人单位需按照一定标准支付病假工资,以保障职工在患病期间的基本生活。例如,劳动合同有约定的,按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职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确定的标准高于劳动合同约定标准的,按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议)标准确定。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均未约定的,可由用人单位与职工代表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
下一篇:暂无 了